华企号 元宇宙 数字人如何逾越“人造人”困境

数字人如何逾越“人造人”困境

于科技发展史而言,20世纪60年代前后是一段非常神奇的岁月。

  彼时,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诞生于世;人类完成登月第一步;微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开始跃升……在此背景下,主流科幻小说对人性本质的探索有了更深刻的立意。

  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的作品《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就出版于这一时期。这本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仿生人在外表和心智上无限逼近人类,甚至表面上已经超越人类时,人究竟何以为“人”?这个看上去更像是哲学层面的议题,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以后,却开始无限地逼近现实。

图片

图源:豆瓣

  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虚拟数字人来到了聚光灯下。从去年至今,各行各业的虚拟数字人不断涌现,在不同的场景中频频亮相。形形色色的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员工都开始屡见不鲜,它们在代替人类从事某些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隐忧。

  扪心自问,在可预见的未来,你是会更期待自己在赛博空间的“复制体”呢,还是会更担心数字人动了“真人”的奶酪?

数字人:如何变得更像一个“人”

  虽然元宇宙推动数字人走向了大众,但数字人本身却并非新鲜事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数字人就有迹可循。这一时期的数字人拟人化程度较低,主要由手绘制成,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仅仅在外形上实现了对人的模仿。

  2000年以后,随着CG、动捕、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发展,以初音未来、洛天依为代表的二次元歌姬出现于公众视野,并迅速获得年轻一代的的青睐。但此时的数字人还缺少了点“灵魂”,因为他们还无法实现“与人交互”。

图片

初音未来 图源:堆糖

  之后,深度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的突破为数字人的发展提供了革新的基石。通常来说,数字人的核心制作流程包括建模、驱动和渲染三大环节。AI技术发展起来后,需求方可以直接利用AI参与或部分参与这些环节。

  一方面能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拟人化程度,赋予数字人更逼真的类人外观、感知和交互能力,为推动数字人在文娱、电商、金融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达成先决条件。

  近年来,产业界对数字人的探索开始向超写实的人类形象发展。具体而言,真正的MetaHuman要达成三个层面的需求:高保真、智能化、工具化。

  高保真:视觉上,从外形、表情到动作,都要做出1:1还原真人的高保真虚拟人;

  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使虚拟人初具智能和情感表达;

  工具化:开发更轻量、便捷的工具,让普通用户都能快速生产高品质的虚拟资产或自己的数字孪生体。

  要实现这些需求,除了基础学科的支撑外,更需要一系列精密硬件、技术、算法和软件的相互配合,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当前数字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层: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

图片

  基础层:主要为数字人的制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软硬件支撑。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光学器件及显示设备等,软件包括建模软件及渲染引擎。

  平台层:主要提供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和AI能力平台。生产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整体的数字人解决方案。AI能力平台主要是基于自身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数字人进行智能感知与交互的能力。

  应用层:主要指数字人与各行业场景结合形成的具体的应用解决方案。当前,文娱、传媒、金融等是数字人应用渗透率较高、技术较为成熟的领域。

大厂:争做“女娲”,各显神通

  从产业链的构成,就可以窥见数字人巨大的商业潜力。尽管距离规模化普及时日尚早,大厂们也开始纷纷加码,探索属于自身的“造人”之路。

  1、百度:基于平台打造完整的生态链服务

       在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智能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正式发布。这一平台集数字人生产、内容创作、业务配置服务为一体,充分展示了百度在数字人领域的野心。

  在国内的几家大厂中,百度第一个明确了全场景、大生态的定位。针对当下国内数字人发展存在着产业链效率较低、上下游生态未完全打通的痛点,百度希望借助产业链协同,降低数字人开发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让“人手一个数字人”的愿景不再遥远。

  可以看到,百度数字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为浦发银行打造的理财专员“小浦”、为中国航天局打造的“火星车数字人祝融号”、与2022年冬奥会合作的AI手语主播等等。

  此外,百度还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虚拟IP,比如“龚俊数字人”、“希加加”、“度晓晓”。除了借助IP探索品牌营销的新路径之外,这些IP也成为了百度对外展示自己技术底蕴的窗口。“度晓晓”应战高考作文的新闻一度引起热议。

  最近,百度智能云即将推出数字人直播平台的消息再次引发关注。据公开资料,这一平台可以提供行业顶配精度的超写实数字人形象、实时互动的超智能对话问答系统以及预设丰富场景及动作模板的开播效果,助力商家实现AI驱动24小时不停播。这一平台的推出对电商直播行业来说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应,我们且保持观望。

图片

百度数字人直播平台宣传视频截图 图源:百度智能云

  2、腾讯:聚焦服务属性+孵化游戏IP

  腾讯同样于去年推出了自己的数字人平台——腾讯云小微数智人平台。与百度主张的“全链路、全场景”不同的是,这一平台更突出其智能交互体验,价值理念也更聚焦于其服务属性,即“为用户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生活服务场景,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交互智能体验,降低数字化服务使用门槛,比如在智能车载、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场景,数字人可以通过与智能设备结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企业服务场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和品牌形象,比如在金融、文旅、传媒、公共服务、医疗、零售等行业场景中,可担任客服、理财顾问、播报主持、导游导览角色。

  尽管理念有所差异,但腾讯和百度的数字人在落地场景上重合率较高。不过,基于本身的业务基因,腾讯在游戏虚拟偶像的赛道上天然优势明显。无数的游戏IP为腾讯提供了孵化基础,比如“QQ炫舞”的星瞳,作为该系列的虚拟代言人,在去年6月就开始以虚拟UP主身份在B站进行直播活动。

  3、阿里:专注打造电商虚拟KOL矩阵

  在2020年4月阿里举办的内部会议“淘宝直播MCN机构大会”上,淘宝宣布对虚拟主播进行重点扶持。在得到淘宝更多的政策和流量倾斜之后,虚拟主播成为了直播的新出口。

  阿里数字人的布局正是基于直播带货场景,从品牌营销切入,专注打造自己的虚拟KOL矩阵。“AYAYI”的出现就是典型。

       AYAYI在小红书亮相1个月后,就相继与娇兰、保时捷等国际大牌达成了合作。2021年9月,AYAYI又成为阿里巴巴首个数字人员工,担任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2022 年 5 月,继 AYAYI 之后,阿里妈妈又正式推出超写实数字人男性偶像“锘亚 Noah”。

       对于阿里而言,虚拟KOL不仅是超乎期待的品牌代理人,而且有助于其在更广阔的营销版图上触达更多的用户群。今年618,AYAYI 和Noah 共同参与演绎了以“莫比乌斯”为主题的元宇宙数字大秀。

  在电商直播进入下半场之际,单纯的流量玩法很难再玩转全场,而虚拟KOL的出现,在营销矩阵“人、货、场”中,既是“人”又是“场”,不仅为直播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品牌跟消费者交互的延展性变得更有想象力。

  4、字节:虚拟偶像女团A-SOUL的“红与黑”

  相较其他大厂来说,字节跳动在数字人领域的落子就显得比较隐晦。

  尽管也提供数字人定制方面的服务,但在一众声名鹊起的数字人中,字节数字人给人的印象就较为稀薄。其中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A-SOUL——由旗下游戏品牌朝夕光年和乐华娱乐共同打造的虚拟偶像女团。

  SOUL出道几个月就收获了百万粉丝,在虚拟偶像中堪称“顶流”。其出色的舞台表现和鲜明的人设性格完全不输当红的真人偶像团体。在吸金能力上,A-SOUL也不容小觑。安信证券预计,乐华娱乐的泛娱乐业务收入在2021年为3790万元,其中A-SOUL贡献了约1700万的增量收入。但是,在前途一片大好的发展态势下,A-SOUL却遭遇意外“刹车”。

  伴随成员“珈乐”的“直播休眠”声明,一系列负面新闻甚嚣尘上。这一虚拟形象背后的“中之人”长期遭受职场PUA等传闻引来了极大争议。没人能否定A-SOUL的成功:全网粉丝逾两千万,登顶“国内第一虚拟偶像女团”……但功成名就背后,观众对虚拟偶像的信任危机依旧无解。

  对大厂来说,数字人赛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除了技术之外,品牌对IP和内容的运营能力也是能否获得长期发展的个中关键。所有身处或准备进入这一赛道的玩家都需要考虑清楚,在撒网和收网之间,想要的到底是要短期收益还是长期效益。

隐忧:长期发展的藩篱

  当前数字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和迭代,但在欣欣向荣的表象下,数字人行业还是显得颇为“稚嫩”。

  其一,制作门槛高,成本所限难以普惠。这与数字人所需的建模、动捕、渲染等技术花销巨大相关。数字人精度越高、效果越好,成本也越令人望而生畏。比如曾经在英伟达发布会上以假乱真的“黄仁勋虚拟人”,据英伟达官方透露,这个仅14秒的视频耗费了34位3D美术师和15位软件工程师共计近千工时。

  其二,产业链割裂,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数字人制作涉及形象生成、AI驱动、长期运营等环节,流程多、周期长,常常需要跨界合作。对用户来说,往往要辗转于多个公司进行整合,沟通成本较高,对于量产来说效率过低。

  其三,在交互体验上依旧任重而道远。首先,视觉表现不够自然。用户对数字人的信任,很大程度上会建立在视听感观上。如何让数字人更“自然”,面部表情、眼神、肌肉运动的细腻流畅是关键,而这一点需要更多优质数据和算法的支持。其次,驱动方式也较为单一。相较用遥感或者按键操作,如何打造更多个性化的驱动方式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在接近真人的互动体验上,相关技术还有远路要走。

  其四,同质化严重,运营能力匮乏,商业化路径未明。作为市场热点,大量替代真人服务的虚拟主播和具备IP潜力的虚拟偶像竞相涌现,与此同时,“同质化”现象也暴露无遗。这一形势下,哪家团队拥有更强的内容策划和运营能力,才越有可能突出重围。可惜的是,更多的数字人往往因运营的后继乏力而“泯然众人”。这也直接导致大多数数字人无法实现真正的盈利。

  以上挑战是整个数字人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尽管当前的数字人在外观上已经较为写实,但现实和虚拟的藩篱依旧不容忽视。但长远来看,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数字人在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中必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甚至在元宇宙场景中,更加智能的数字人会得到更有颠覆性的进化。待到那时,回归最初的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你是会更期待自己在赛博空间的“复制体”呢,还是会更担心数字人动了“真人”的奶酪?

作者: 华企网通李铁牛程序员

我是程序员李铁牛,热爱互联网软件开发和设计,专注于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库、php、java、python、scala、k8s、docker等知识总结。15889726201 我的座右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8-848686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tech@68v8.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